欢迎来到应届生求职网-中国领先的大学生求职网站

[苏州青岛兰州]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全职,发布于2019-11-08) 相关搜索
  • 工作地点:其它
  • 职位:2020校园招聘
  • 信息来源:贵州大学
说明:

此信息由贵州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贵州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9-11-08 16:02:25   
企业简介

一、单位简介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兰州化物所”)始建于1958年,由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1962年6月启用现名。

  兰州化物所目前主要开展资源与能源、新材料、生态与健康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战略定位是“西部资源与能源化学和新材料高技术创新研究基地”,力争建成具有“一流成果、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人才”,特色鲜明,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国内不可替代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立研究机构。

  建所以来,经过几代科研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开拓创新,获得科技奖励23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9项(含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5项、摩擦学领域国际最高奖1项,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我国石油化工及战略高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催化、润滑和摩擦学理论以及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贡献。

  兰州化物所目前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中科院与甘肃省共建的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所级研究单元,分别是: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黏土矿物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清洁能源化学与材料实验室。此外,研究所还建设了白银中试基地、青岛研发中心、苏州研究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和义乌市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功能材料中心。

  近年来,研究所每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760篇左右学术论文,其中被SCI和EI收录及引用的论文数量名列国内科研机构前列;每年申报240件左右的国家发明专利及一定数量的国际专利,授权80件左右,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和甘肃省名列前茅。

  截至2018年底,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7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3人,国际摩擦学金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 “西部之光”入选者89人。在职职工中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21人(含项目岗位)、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00人(含项目岗位)。

  兰州化物所于1962年开始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0年设立化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现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设有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材料学4个博士招生专业,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学、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和制药工程7个硕士招生专业。研究所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66人、硕士生导师46人。在学研究生共计335人,其中博士185人、硕士150人。在站博士后18人。建所以来,已累计为社会输送博士、硕士研究生1700余名。现每年招收博士生约60名(含与兰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10名)、硕士生约50名,进站博士后3至5名。

  根据研究所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诚邀海内外有志之士加入,共创辉煌。

  二、招聘计划

  (一)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1.招聘岗位

  研究所“特聘青年研究员”岗位,符合条件者可推荐申报国家、中科院各级人才计划支持。

  2.应聘学科与研究方向

  资源与能源:以资源的优化利用为目标,探索建立基于原子经济性导向的催化反应新体系,发展环境友好的催化新材料与新过程。解决非石油来源的能源化工关键共性技术,为油气、矿产及生物资源的高效清洁转化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技术支撑。开展清洁能源利用的关键科学与技术研究,解决太阳能、风能利用中的重要化学与材料问题。

  新材料:以材料性能优化和应用为目标,发展新概念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探索新型多功能材料的组成、结构、界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材料在制备和服役中的化学、物理、力学作用规律,发展先进润滑防护材料、高值化的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纳米材料等功能材料。

  生态与健康:以西部生物与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发展天然植物功能成分的分离、提取、分析、结构鉴定和活性表征的集成技术与方法学;研究代谢关键酶、功能基因、外源性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资源利用及工业废弃物处理的科学技术问题,发展生态修复和水体净化及污染物治理技术;加强天然药物以及功能产品的研发。

  3.应聘基本条件与程序详见《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特聘青年研究员”招聘启事》或直接向研究所人事教育处咨询联系。

  (二)优秀青年人才(招聘计划见附件)

  招聘岗位:副高级及以下岗位人员

  应聘基本条件(其他条件见招聘计划):

  1.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岗位所需的学历、专业和技能条件。

  2.学风端正,科学态度严谨,爱岗敬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已在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或申报专利。

  4.有较好的英语基础。

  5.身体健康。

  招聘办法及要求

  (一)自发布招聘启事之日起,凡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人员均可报名。

  (二)应聘者须提供以下材料:

  1.岗位应聘申请表(见附件)。

  2.本人学习和工作简历(包括研究工作概况,发表论文目录、专著、代表性论著、专利证书、本人详细联系方式等)。

  3.学历、学位证书及其他能证明个人能力水平的相关材料的复印件或扫描件,应届毕业研究生提供《就业推荐表》。

  (三)应聘程序

  1.符合条件应聘者提出申请,将应聘材料以电子邮件形式投递到相关的联系人,初审通过后需提交相关应聘材料纸质件。

  2.研究所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

  3.通过初审的应聘者,研究所将组织专家进行竞聘答辩评审,应聘者根据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4.通过专家评审的应聘者,研究所领导集体研究确定拟聘人员,进入研究所的聘任程序。

  5.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应聘者按中国科学院及研究所关于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相关聘用规定办理。

  聘后管理

(一)为加大拔尖青年人才培养与支持力度,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后备科技领军人才,研究所“特聘青年研究员”岗位招聘人员纳入事业编制自然科学研究系列,按照中科院及研究所岗位聘用规定进行管理。入选者在执行期内实施25-60万元(税前)协议薪酬。研究所分阶段提供25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聘用期间的人事、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按照国家、中科院、地方以及研究所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为加强创新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针对应届博士毕业生工作年限不满三年的博士毕业生研究所实施“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制度。特别研究助理的薪酬水平相当于研究所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薪酬的平均水平,对于特别优秀或作出突出创新贡献或取得重大成果的,可提高其薪酬水平。特别研究助理可申请“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两年内中科院给予每位入选者60万元资助,研究所给予每位入选者20万元匹配经费)。特别研究助理岗位为项目聘用岗位,聘期满后,可竞聘研究所事业编制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岗位,符合条件者可申报中科院人才项目。

硕士毕业生按照项目聘用人员管理,工资待遇参照研究所事业编制内同级同类岗位人员情况,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确定。

(三)项目聘用岗位聘期内实行合同管理,合同期限一般为三年。项目聘用人员享受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待遇。项目聘用人员在研究所连续工作满三年且聘期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可申请竞聘研究所事业编制支撑或管理类岗位,具体岗位设置根据研究所实际岗位需求情况确定。

(四)研究所根据不同的人才计划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科研专项经费和薪酬待遇;提供住房补贴、一次性安家费等。

  、联系方式

  应聘者与人员需求部门联系人联系(详见附件人才需求计划),并将应聘材料同时发至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地 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中路18号

  邮 编:730000             联系人:郑老师

电 话:0931—4968168      传 真:0931—4968019

  E-mail: hr@

附件1:人才需求计划       附件2:应聘申请表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2020年人才需求计划

序号

需求条件

使用安排

用人课题组

工作

地点

备注

专业

(方向)

学历

人数

岗位类别

岗位职责或工作内容

课题组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及E-MAIL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16人)

1

绿色催化等相关专业方向

博士

1

科研

开展杂环化合物的高效催化合成

均相催化研究组-2(绿色催化与合成)

李福伟

fuweili@

苏州

 

2

生物质催化转化等相关专业方向

博士

1

科研

多相催化剂制备及聚酯单体的高效合成

均相催化研究组-2(绿色催化与合成)

李福伟

fuweili@

兰州

 

3

理论计算等相关专业方向

博士

1

科研

开展与催化相关的理论计算研究

均相催化研究组-2(绿色催化与合成)

李福伟

fuweili@

苏州或兰州

 

4

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或硕士

1

科研

含氟或磷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合成

有机功能材料组

王来来

0931-4968161

wll@

兰州

 

5

有机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或硕士

1

科研

合成配体,开展羰基化和不对称羰基化研究。

有机功能材料组

王来来

0931-4968161

wll@

兰州

 

6

催化材料与多相催化等相关专业方向

博士

2

科研

多相催化反应新体系研究

纳米催化研究组

石峰

0931-4968142

 fshi@

兰州

 

7

计算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多相催化的反应机理研究

纳米催化研究组

石峰

0931-4968142 

fshi@

兰州

 

8

有机化学,金属有机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开展金属催化以及烯烃转化,金属络合物合成等相关领域工作

吴立朋人才团队

吴立朋

15116931657lipengwu@

苏州

 

9

有机合成、均相催化等相关专业方向

博士

2

科研

课题开发、催化剂设计合成、新反应探索

刘超人才团队

(有机硼化学与催化)

刘超

13625299463

chaoliu@

苏州

 

10

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从事VOCs治理催化吸附材料制备、性能及机理研究

多项催化-2研究组

李鑫恒

xinhengli@

苏州

 

11

材料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硕士

1-2

科研

从事纳米材料合成、组装及器件的研究开发

多项催化-2研究组

李鑫恒

xinhengli@

苏州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104人)

 

材料学、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20

科研

润滑油设计制备及合成

合成润滑材料组

胡海媛

0931-4968163

hyhu@

青岛

兰州

 

 

材料学、化学等相关专业

硕士

10

科研

润滑油设计制备及合成

合成润滑材料组

胡海媛

0931-4968163

hyhu@

青岛

兰州

 

 

材料学

(润滑材料

传感材料)

博士

3

科研

1. 二维片层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摩擦学性能及应用研究;

2. 新型柔性材料制备及其压阻、摩擦等传感性能研究

功能润滑材料组

王金清

0931-4968076

jqwang@

兰州

 

 

材料化学与物理学等相关专业

硕士

3

科研

二维纳米片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柔性应变传感器件的组装和表征测试

功能润滑材料组

王金清

0931-4968076

jqwang@

兰州

青岛

 

 

材料物理与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1. 低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

2. 柔性材料的制备与摩擦学、力学、传感性能研究

功能润滑材料组

李章朋

15965551908zhangpengli@

青岛

 

 

材料学、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5

科研

固体润滑薄膜的制备与研究

低维润滑材料组

张广安

鲁志斌

0931-4968080

zblu@

兰州

 

 

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对摩擦学基本原理进行理论计算模拟研究;对课题组主要使用的润滑薄膜进行理论模拟研究并为薄膜性能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低维润滑材料课题组

鲁志斌

0931-4968080

zblu@

兰州

 

 

材料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4

科研

开发和改进现有固体润滑薄膜以及低维材料的性能、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并推广应用。

低维润滑材料课题组

张广安

0931-4968080

gazhang@

兰州

 

 

材料学、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0

科研

开展高端装备润滑油脂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服役性研究;项目报告、论文、专利等材料撰写;课题组相关工作。

高端装备润滑研究组

王晓波

18663983939 wangxb@

青岛

 

 

材料学、化学等相关专业

硕士

5

支撑

高性能合成润滑材料的制备、工程应用于推广

高端装备润滑研究组

王晓波

18663983939 wangxb@

青岛

 

 

材料学、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5

科研

材料表面界面研究

材料表面与界面组

蔡美荣

0931-4968079

caimr@

兰州

 

 

材料学、粉末冶金、机械等相关专业

博士

3

科研

先进陶瓷材料及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性能优化与产品开发

金属与陶瓷摩擦学组

乔竹辉

18561486589

zhqiao@

青岛

 

 

机械工程、轴承等相关专业

博士或硕士

2

科研

陶瓷轴承设计与研发

金属与陶瓷摩擦学组

乔竹辉

18561486589

zhqiao@

青岛

 

 

复合材料力学,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3-4

科研

高温固体润滑抗磨复合材料设计及摩擦学性能研究,发展宽温域固体润滑与抗磨抗热损伤复合材料及涂层技术。

金属与陶瓷摩擦学组

易戈文

13519316183gwyi@

兰州

 

 

物理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开展模拟空间、核能等极端条件下材料失效、损伤等服役行为研究

空间及核环境摩擦学组

王鹏

0931-4968144

pengwang@

兰州

 

 

材料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开展气相沉积新型润滑薄膜材料结构设计、表征及制备研究

空间及核环境摩擦学组

王鹏

0931-4968144

pengwang@

兰州

 

 

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

硕士

2

科研

开展材料制备及服役行为评价

空间及核环境摩擦学组

王鹏

0931-4968144

pengwang@

兰州

 

 

材料学、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摩擦物理研究

摩擦物理与传感组

王道爱

18561381332

wangda@

青岛

 

 

材料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

博士

3

科研

从事摩擦学传感与智能润滑材料基础及应用研究

摩擦物理与传感组

王赵锋

09314968682

zhfwang@

兰州

 

 

材料学(高分子加工,增材制造,陶瓷及复合材料等)

博士

2

科研

3D打印新材料研发及3D打印摩擦学表界面构筑、性能研究和器件制造等

3D打印摩擦器件组

王晓龙

0931-4968169

wangxl@

兰州

 

 

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发展新的3D打印平台与技术,发展新装备;3D打印柔性器件/机器人研发与控制;研究组装备平台完善与保障。

3D打印摩擦器件组

王晓龙

0931-4968169

wangxl@

兰州

 

 

化学(金属/原子催化,色谱分析等)

博士

2

科研

3D打印新材料研发及其在催化/分析方面的应用和器件制造等

3D打印摩擦器件组

王晓龙

0931-4968169

wangxl@

兰州

 

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人)

1

催化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大气和水体环境中有机污染物消除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化

羰基粉体材料与催化剂研究组

齐彦兴

13993185626qiyx@

兰州

 

2

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大气和水体环境中有机污染物消除技术研发与工程化设计

羰基粉体材料与催化剂研究组

齐彦兴

13993185626qiyx@

兰州

 

3

石油化工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课题组长,新型油气资源技术开发与工程化

羰基粉体材料与催化剂研究组

齐彦兴

13993185626qiyx@

青岛

具有项目组织能力和油气资源技术开发方面工作经历

4

催化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烃类化合物催化转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化

羰基粉体材料与催化剂研究组

齐彦兴

13993185626qiyx@

青岛

 

5

有机合成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开发与工程化

羰基粉体材料与催化剂研究组

齐彦兴

13993185626qiyx@

青岛

 

6

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

硕士

1

科研

有机化合物分离与色谱分析技术

羰基粉体材料与催化剂研究组

齐彦兴

13993185626qiyx@

青岛

 

7

物理化学、工业催化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针对废水深度处理的高级氧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精细化学品清洁合成的多相催化反应新体系研究

催化新工艺组

孟旭

15950071959xumeng@

苏州

多相催化方向优先

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15人)

1

有机化学、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分离材料制备、分析方法研发

色谱材料与分析技术组

郭勇

13893156277

guoyong@

兰州

 

2

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高分子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2

科研

天然药物分离分析新材料和新方法研究

药物工艺标准组

邸多隆

13919174531

dldi@

兰州青岛

 

3

药学、药理等相关专业

博士或硕士

1

科研

抗脑卒中一类新药藁本内酯的药学研究

药物工艺标准组

柳军玺

13819958923

liujx@

兰州

 

4

有机合成、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分离分析新材料和新技术

药物分子识别与传感技术组

邵士俊

0931-4968209

sjshao@

兰州

 

5

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天然药物分离分析新材料和新方法研究

药物化学成分与分析技术组

师彦平

0931-4968208

shiyp@

兰州

 

6

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2

科研

天然药物资源化学成分的发现和表征

药物化学成分与分析技术组

师彦平

0931-4968208

shiyp@

兰州

 

7

化学、化工、药学、制药工程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药物和标志物精准分离分析新材料新方法

手性分离与微纳分析组

邱洪灯

0931-4968877,

hdqiu@

兰州或苏州

具有色谱质谱工作经验优先

8

化学、化工、药学、制药工程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分离分析新材料和新技术

手性分离与微纳分析组

邱洪灯

0931-4968877

hdqiu@

兰州或青岛

研究所特聘青年研究员

9

天然产物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2

科研

化感物质及天然活性物质研究

植物化学生态组

秦波

0931-4968371

bqin@

兰州

 

10

天然有机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2

科研

中草药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药物化学和新药分子研究团队

杨军丽

13893659437

yangjl@

兰州

 

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发中心(33人)

1

材料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结合学科前沿、重大需求和团队发展方向,开展特种功能树脂的设计与合成,发展新型功能涂料,开展工程应用。

磨损与表面工程组

李红轩

0931-4968150lihx@

兰州

 

2

材料学等相关专业

硕士

1

支撑

针对课题团队承担的各项科研任务,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针对工程应用,保质保量完成好产品生产和应用。

磨损与表面工程组

李红轩

0931-4968150lihx@

兰州

 

3

复合材料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负责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摩擦磨损等性能测试,以及论文和专利等的写作

聚合物自润滑复合材料组

裴先强

xq_pei@

青岛

 

4

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4

科研

针对高端机械领域摩擦学发展趋势与需求,开展润滑材料、润滑技术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

物理气相沉积润滑薄膜组

孙嘉奕

13993166803

sunjy@

青岛或兰州

 

5

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机械设计等相关专业

硕士

2

支撑

针对高端机械领域摩擦学需求,开展润滑材料、润滑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和配套生产任务

物理气相沉积润滑薄膜组

孙嘉奕

13993166803

sunjy@

青岛或兰州

 

6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等相关专业

博士或硕士

1

科研或支撑

主要从事高性能纤维织物结构设计、织造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其相关的应用及基础研究工作

复合润滑材料组

姜葳

13619338437

weijiang@

兰州

 

7

纺织工程等相关专业

硕士

2

支撑

主要从事高性能纤维检测、高性能化纤织物织造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其相关的应用及基础研究工作

复合润滑材料组

姜葳

13619338437

weijiang@

青岛

 

8

复合材料、机械设计等相关专业

博士或硕士

1

科研或支撑

主要从事自润滑织物复合材料及其相关的应用研究及产品制备工作

复合润滑材料组

姜葳

13619338437

weijiang@

兰州

 

9

材料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开展陶瓷金属连接研究;高性能陶瓷润滑与密封材料、非晶合金的设计、制备、及其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评价和摩擦学理论研究。

特种油脂与密封材料组

樊恒中

0931-4968833 hzhfan@

兰州

 

10

有机合成或

催化等相关专业方向

博士

1-2

科研

开展不同分子结构润滑油及润滑添加剂的有机合成或催化反应;在课题组指导下能够独立开展课题设计、技术路线实施与论文报告的撰写。

特种油脂与密封材料组

冯大鹏

0931-4968075  dpfeng@

兰州

 

11

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

博士

3

科研

开展激光表面工程、3D打印制备功能涂层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金属基高温润滑材料组

梁军

0931-4968381

jliang@

兰州

 

12

材料学、物理、力学、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或硕士

4

科研

超滑薄膜技术及应用;

超滑新理论、新材料及体系;

量子摩擦与量子润滑;

导热/绝热材料制备及应用。

纳米润滑组

于元烈

张斌

0931-4968005

yuanliehll@bzhang@

 

兰州

研究所特聘青年研究员优先

13

理论计算等相关专业方向

博士或硕士

1

科研

超滑、摩擦磨损、导热等产生机制的理论模拟。

纳米润滑组

于元烈

张斌

0931-4968005

yuanliehll@bzhang@

 

兰州

研究所特聘青年研究员优先

14

材料学、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从事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开发应用技术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组

张嘎

gzhang@

青岛

 

15

金属、陶瓷材料等相关专业方向

博士或硕士

2

科研

开展新型金属/陶瓷基润滑耐磨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研究。

金属陶瓷耐磨材料与先进制造组

孟军虎

0931-4968378

jhmeng@

兰州

 

16

化学、材料学、高分子材料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开展先进高分子润滑与耐磨材料的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在课题组指导下能够独立开展课题设计、技术路线实施与论文报告的撰写

工程用特种润滑材料组

王宏刚

0931-4968022

Hgwang@

兰州

 

17

液压机械、机械设计等相关专业

硕士

1

支撑

开展材料研究用摩擦学试验平台设计、模具开发与性能测试分析技术

工程用特种润滑材料组

王宏刚

0931-4968022

Hgwang@

兰州

 

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10人)

1

材料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从事黏土矿物功能材料研发工作,拓展黏土矿物的新应用

功能复合材料组

王爱勤

0931-4968118

aqwang@

兰州

 

2

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从事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工作,为黏土矿物高值应用解决关键共性问题

功能复合材料组

王爱勤

0931-4968118

aqwang@

兰州

 

3

矿物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或硕士

1

科研

从事黏土矿物微观结构及应用研究工作,开发黏土矿物相关产品

功能复合材料组

王爱勤

0931-4968118

aqwang@

兰州

 

4

材料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从事黏土矿物功能材料研发工作,拓展黏土矿物的新应用

功能复合材料组

王爱勤

0931-4968118

aqwang@

兰州

研究所特聘青年研究员

5

材料学、物理学、光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开展太阳能吸收涂层、反射涂层、辐射制冷等材料的光学性能、热力学、晶体学与结构物理等基础研究与产品应用开发

材料与分离技术组

刘刚

0931-4968866

gangliu@

兰州

 

6

分离分析、食品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马铃薯功能营养分离分析方法与食品安全因子精准分离分析方法研究。马铃薯蛋白等结构特征与加工性能研究。相关植物功能组分分离分析方法研究

材料与分离技术组

刘刚

0931-4968866

gangliu@

兰州

 

7

环境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环境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环境化学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水源地环境安全因素分析与环境污染控制理论研究

材料与分离技术组

刘刚

0931-4968866

gangliu@

兰州

 

8

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新型特殊润湿性材料研制

硅基功能材料组

张俊平

0931-4968251

jpzhang@

兰州

 

清洁能源化学与材料实验室(8人)

1

物理化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新型电池的研发

低维材料与化学储能研究组

阎兴斌

0931-4968055xbyan@

兰州

研究所特聘青年研究员

2

有机化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1

科研

功能化电解液的设计

低维材料与化学储能研究组

阎兴斌

0931-4968055xbyan@

兰州

研究所特聘青年研究员

3

化学、物理学、数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计算

低维材料与化学储能研究组

阎兴斌

0931-4968055xbyan@

兰州

具有相关计算方向的研究背景、在相关领域发表高质量论文,有海外留学经历者优先。

4

物理、材料学、化学、化工工艺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固态储能器件/新型正极材料规模化制备与应用

低维材料与化学储能研究组

阎兴斌

0931-4968055xbyan@

兰州

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研发与应用示范经验。

5

物理化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

2

科研

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器件的应用研发/其他可产业化应用的高端材料的应用示范

低维材料与化学储能研究组

阎兴斌

0931-4968055xbyan@

青岛

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在相关领域发表高质量论文或具有相关研发与应用示范经验。

注:岗位需求计划根据情况会做适时调整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项目聘用岗位应聘申请表

应聘部门

 

应聘岗位类别

科研(  )

支撑(  )

管理(  )

姓名

 

性别

 

籍贯

 

民族

 

 

本人照片

 

 

 

身份证号码

 

出生

日期

 

婚否

 

外语

水平

 

政治

面貌

 

健康

状况

 

学历

 

学位

 

获学位时间

 

毕业院校及专业

 

家庭住址

 

户口所在地

 

电话

手机

 

本人现住址

 

Email

 

现工作单位

 

现职务、职称

 

任职时间

 

应聘岗位

 

应聘学科

领域

 

意向研究室和课题组

 

与兰州化物所职工有无亲属关系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如有,请说明。

 

学习及工作经历从高中填起,内容包括起止年月、学校、工作单位、学位、所学专业,担任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情况,时间段要连续,准确到月份,在职学习请注明)

 

 

 

 

 

申请人能力综述(学术水平、工作能力、科研成果、实验技术能力等)

 

 

 

 

代表性成绩含负责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论著、专利情况、知识产权获取及转移转化等情况):

 

 

 

 

 

 

获奖情况:

 

 

 

对应聘岗位的理解和岗位设想:

 

 

 

 

 

 

本人承诺以上情况真实无误,如有虚假,本人愿意承担一切后果。

申请人签名: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拟招聘部门推荐理由及意见

 

 

 

 

 

 

 

课题组负责人 签字:

                 年   月   日

人事部门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实验室(中心)、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主管所领导意见

 

(本表可扩充  表后附:拟招聘人员个人简历等材料)

                                                                                   

招聘地点  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
联系电话  0931—4968168
联系人  郑老师
招聘方式  网络招聘
招聘时间 2019-11-08 00:00:00.0
招聘人数 193
参与人数
招聘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