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一、基本情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又名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骊山微电子公司),始建于1965年10月,主要从事计算机、集成电路、混合集成三大专业的研制开发、批产配套、检测经营,是国家唯一集计算机、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研究所。是全球IT百强“中兴通讯”的创办单位,是我国航天微电子和计算机的先驱和主力军。
771所占地946亩,科研生产区分别位于西安市碑林区、雁塔区、高新区、临潼区。771所坚持“人才强所”理念,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700余人,高级职称以上723人。造就了全国劳动模范、“百位感动中国人物”罗健夫,中国半导体专业著名专家、俄罗斯外籍院士黄敞,中科院院士沈天慧、沈绪榜等一大批科技精英和模范人物。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国家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建所52年来,七七一所承担了国家230多个重点工程型号的计算机、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配套任务,创造了中国微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发展史上的“39个第一”。成功参加了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发射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崛起与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
771所共取得科研成果200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奖励101项。申请专利416项,授权且有效专利217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先进单位”、“十五、十一五军用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先进单位”、“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绕月探测工程突出贡献奖、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单位、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航天有重大贡献单位、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党委、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陕西省“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需求学历及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与通信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三、福利和工资待遇
1、享受五险二金
2、享受餐补、交通补贴、住房补贴等,落户西安
3、享受绩效工资、季度奖金
4、入所第一年,博士研究生收入13-18万元,硕士研究生收入10-15万元。
四、联系方式:
地 址: 西安市太白南路198号
联系部门: 人力资源部
联 系 人: 郭强民 李勇锋 钱 丹 陈 珺
邮政编码: 710065
电 话: 029-88609000-8202
传 真: 029-89522771
E - mail: chenj_77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771所(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65年10月,主要从事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三大专业的研制开发、批产配套、检测经营,是国家唯一集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研究所。是全球IT百强“中兴通讯”的创办单位,是我国航天微电子和计算机的先驱和主力军。
我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03年10月由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为了吸纳、培养高科技人才并促进企业发展,现面向国内外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欢迎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的优秀博士生加入!
一、研究项目
1、先进处理器系统结构研究
2、三维微系统设计技术研究
3、面向航天应用的小样本机器学习关键技术研究
4、面向人工处理器架构的互联与存储关键技术研究
二、招聘专业及人数
1、招聘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
2、招聘人数:4名。
三、申请人员的基本条件:
1、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的优秀博士生,研究方向与我所主导专业相同或相近。(已获博士学位或2020届、2021届毕业生均可申请)
2、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任务。
3、能够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委培、在职、定向培养及其他有工作分配协议的申请人,需由原工作单位或有关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干部部门出具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意见。
四、申报程序
1、申请人可随时向我单位博管办提出书面申请并按照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2、博管办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初审,并组织专家对申请人的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等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办理相关进站手续。
3、获批准进站的申请人须按约定时间进站工作,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一周向我单位博管办请假。未经请假无故逾期,将取消资格。
五、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待遇
1、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间,具体待遇在《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中约定。
2、单位为博士后提供日常科研经费。
3、单位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博士后住房一套,博士后研究人员应遵守单位住房管理的各项规定。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陈老师、张老师
联系电话:029-88609000转8203 / 18182686276(刘老师)
传真:029-89522771 电子邮箱:yjsb771@
单位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198号研究生部
邮政编码:7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