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简介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原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建于1958年,总部设在广州,是我国唯一工农一体的甘蔗糖业与生物能源综合性科研机构。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以建设现代农业、开发生物能源、保障食品安全为主要目标,着重开展甘蔗选育种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甘蔗为原料的生物能源产业关键技术、食糖产品的安全技术等研究。专业技术涵盖了“糖-能甘蔗及其产品研发”的整个产业链,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领域有:甘蔗种质资源保育研究利用、甘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甘蔗糖业信息及科技培训、病虫害检疫与防治、生物能源与炼制、食糖检测及食品安全、制糖综合利用与节能减排、制糖工业化工产品、自动化仪表等等。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的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现有在职在编职工312人,其中科技人员约占70%,中级职称以上122人,副高级职称以上63人(正高级12人),博士7人,硕士33人,国家现代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拥有大型专业仪器设备200多台(套),馆藏图书30多万册,设有5个专业实验室。科研用地约160万㎡,室内实验用地约8600㎡,种质资源库40000㎡,玻璃温室3000㎡,中试车间2600㎡,组织培养车间1300㎡。国家、省部级科技创新及基础条件平台有:全国甘蔗育种及杂交制种基地、农业部甘蔗营养与栽培研究室、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糖能甘蔗育种及产业技术创新重点科研基地、广东省蔗糖产业综合利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省甘蔗种质资源库、广州甘蔗原原种与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轻工业甘蔗糖业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全国制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农业部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华南名优芒果保育利用研究中心等等。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的科技成果显著,取得科技成果35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8项,部、省级奖100多项。一直承担着国际合作项目及国家、部、省重点科技项目,承担过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948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部、省级的其它重点科研项目。与美国、澳大利亚、古巴、泰国等2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UNDP、UNIDO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派出专家到亚、非国家进行技术援助,举办国际培训班。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共赢”的理念,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诚邀志同道合者携手同进,共创美好事业。
因发展需要,2009年计划招收一批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欢迎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前来应聘。
二、招聘条件
专业 |
层次 |
人数 |
岗位职责 |
备注 |
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学 |
博士 |
1 |
研究土壤肥料、植物营养等因素与甘蔗生长的关系,制定科学施肥方法 |
农业部甘蔗营养与栽培研究室 |
硕士 |
1 |
微生物或发酵工程学 |
博士 |
1 |
糖质材料及甘蔗渣发酵制酒精,微生物技术及产品制糖中的应用研究 |
广东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
硕士 |
1 |
化学分析或检测类 |
博士 |
1 |
糖品、食品及农残类的技术研究,检测方法及标准化 |
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硕士 |
1 |
制糖工程 |
硕士 |
1 |
制糖工艺研究与技术推广 |
|
材料学 |
硕士 |
1 |
降解材料研究及其产品开发 |
|
生物防治或农业昆虫 |
硕士 |
1 |
甘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研究 |
|
制糖工程 |
本科
以上 |
1 |
广西或云南地区的技术推广与产品售后服务 |
|
有机化学分析 |
本科
以上 |
1 |
制糖工业助剂分析方法研究 |
|
生物技术或发酵工程 |
本科
以上 |
1 |
制糖综合利用与发酵技术 |
|
自动化仪表 |
本科
以上 |
1 |
技术服务及开发新项目 |
|
机电一体化 |
本科 |
1 |
制糖工艺装备技术研究 |
|
计算机应用 |
本科 |
1 |
计算机软件项目的开发、应用、推广及服务 |
|
市场营销或日用化工 |
本科 |
1 |
产品的市场营销与策划 |
|
农学类(农资方面) |
本科 |
1 |
农药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 |
湛江遂溪工作 |
文秘类 |
本科 |
1 |
办公室日常事务、档案管理 |
海南三亚工作 |
注:对于引进的博士,提供6-15万的安家费,60㎡以上住房。
应聘需知:
应聘人员请用电子邮件方式递交应聘简历至邮箱(sirirszp@),邮件主题注明应聘专业。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梁先生、刘小姐 联系电话:020-84179173
网址:ww***com[点击查看] 电子邮箱:sirirszp@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石榴岗路10号大院 邮编:5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