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武汉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武汉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招聘会名称: 2014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招聘信息 | |
2014-01-20 |
举 行 地 点:
|
2014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统招毕业生招聘公告
根据工作需要和专业需求,我院计划开展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统招毕业生招聘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特将有关招聘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对象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4年应届统招毕业生(以下简称“应届毕业生”)。注:入学前签订了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协议的定向生、委培生除外。 二、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有特殊要求的岗位除外);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具有良好的品行; 5.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6.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7.具备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8.海外留学回国人员报名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复印件和我驻外使领馆开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复印件,同时符合本实施方案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招聘岗位及岗位要求 招聘单位简介详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简介》(附件1),招聘岗位及岗位信息详见《2014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统招毕业生招聘岗位信息》(附件2)。 注:1.每名应聘人员可应聘不超过3个岗位,请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应聘岗位申请表》(附件3)中注明应聘岗位编号。 2.公告中公布岗位,为我院2014年部分招聘岗位,其余招聘岗位请关注2014年水利部在京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相关公告(2014年第一季度开展)。 四、招聘程序 (一)报名 1.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14年1月13日。 2.报名方法 采取电子邮件投递岗位申请表的方式报名,不设现场报名。请考生填写《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应聘岗位申请表》后,将其转换成PDF版,连同学生证、本人户口页(京内生源提供)、英语证书或成绩单、各类奖励、论著(版权页、论著前三页)等证明材料的扫描件(与申请表合并成一个PDF文档)一并发送至我院招聘邮箱。 报名实行告知承诺制,应聘人员需如实提交有关信息和材料,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录用资格。另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届毕业生落户要求,所有应聘人员办理录用手续时,需要同时提供相应的毕业证、学位证以及2014年毕业生报到证,否则取消录用资格,应聘人员可根据此情况选择是否应聘。 (二)资格审查 对报名应聘人员依据招聘公告规定的报考条件和岗位要求进行资格审查。 (三)面试与资格复审 通过资格审查的应聘人员需参加由我院统一组织的面试,面试阶段包含心理素质测评。面试时间将在2014年2月中下旬举行,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对进入面试的人选进行资格复审,应聘人员需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就业推荐表、英语证书或成绩单、荣誉证书等各类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接收资格复审。资格复审不通过者,取消面试资格,并按照考生成绩由高到低依次递补。 (四)笔试 根据岗位需要,通过面试的部分岗位报考人员需参加我院或水利部组织的笔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确定拟聘人选 根据面试、笔试成绩并结合综合考察情况,择优确定拟聘人选,参加我院组织的体检。 (六)体检 参加体检人员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到指定医院集中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执行。不按时参加体检者,视同放弃资格。体检不合格的,不予录用,并从成绩由高到低人员中依次递补。 (七)聘用及待遇 拟聘人选在水利部人事司网站、中国水利人才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网站进行公示7日。对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报水利部人事司备案后,我院根据有关规定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协议。 聘用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等待遇。 六、其他事宜 有关我院情况和招聘信息,请关注我院网站。我院将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应聘人员保持联系。 七、咨询电话 考务咨询电话:010-68781700、68786281 岗位申请表投递邮箱:gbk@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是从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公益性研究机构。院本部由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南、北两座院落,以及大兴试验基地和延庆试验基地组成。京外有位于呼和浩特市的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和天津市的水利电力机电研究所。 本院历史可追溯到1933年,前身为中国最早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于1958年经国务院规划委员会批准,将多家单位合并,组建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94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更名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院现已建设成为学科门类齐全、人才优势明显的国家级综合性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中心。目前,本院拥有中科院院士2人,工程院院士4人。现有14个非营利研究所、5个科技企业、1个综合事业部和1个后勤企业,拥有4个国家级研究中心、8个部级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覆盖了水文学与水资源、水环境与生态、防洪抗旱与减灾、水土保持与江湖治理、农村与牧区水利、水利史、水力学、岩土工程、水工结构与材料、工程抗震、机电、自动化、工程监测与检测、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信息化技术等多个学科方向。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水利部水工程建设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和水沙科学与江河治理重点实验室。主持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承担了国内几乎所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任务,还在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的工程技术咨询、评估和技术服务等科研工作。 附件: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