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简介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联研究院”)是在国家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倡导和组织、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牵头发起,汇集国内的科研单位、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整车制造企业等多家股东单位共同组建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总注册资本9.3亿元。
为贯彻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2016年6月30日以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的我国第一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
国联研究院的定位是通过组建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沿动力电池产业链和技术链布局创新链,打通创新链各环节,致力于打造动力电池协同攻关平台、动力电池产品测试评价平台、动力电池行业共性基础工作组织平台、动力电池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平台。总体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级动力电池研发机构、国家动力电池产业孵化器,并通过协同创新,实现我国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支撑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国联研究院已形成近30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包括拥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研发人员近150人,其中入选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百人领军人才、北京市新星科技计划等10余人,拥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个;先后承担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科技计划项目4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课题5项、国家863计划项目8项、国家工信部产业转型升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目前,已完成投资超过3亿元,建成了包括关键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系统在内的研发与中试基地,其中具有国际一流装备水平的单体电池中试线的制造能力达2.5亿Wh/年、先进正极材料中试线的制造能力达1000吨/年,并正在建设先进负极材料、电池系统的中试线,以及单体电池与电池系统的测试评价平台,已具备了向国内动力电池行业输出比能量180-220Wh/kg的先进锂离子动力电池成套制造技术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应聘人员须为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本科(含)及以上学历、学位的境内外高等院校2018届应届毕业生;
境内高等院校毕业生应能够在2018年7月31日前毕业,报到时取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学位证和就业报到证,英语四级及以上;
境外院校归国留学生应当在报到时提供国家认证的学历(学位)认证。最高学历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应聘者应提供全日制大学本科(硕士)学历、学位或国家教育部出具的学历(学位)证明;
应聘者应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行端正,无不良记录;
应聘者须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符合应聘岗位的任职资格和胜任能力。
三、注意事项
投递简历邮件标题格式为“学历-专业-学校-姓名-性别”,简历中请附本人成绩单,研究生请另附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成绩单。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落户毕业生年龄要求:硕士:27岁以下(含);博士:35岁以下(含)。北京生源的毕业生请在邮件标题中注明“北京生源”。
四、联系我们
联系人:代鸿滨、张鑫、刘晶晶
电话:010—8225 5385、8224 1323、82255363
简历投递邮箱:hr@
国联研究院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3号矿冶楼
国联研究院基地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技术开发区兴科东大街11号
国联研究院面试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城建大厦A座512-15室
五、招聘岗位
岗位名称 |
专业 (一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应届毕业生学历 | ||
博士(后) |
硕士 |
本科 | |||
研究助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
锂电材料方向 |
|
2 |
|
研究助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
锂电材料或锂离子电池方向 |
|
1 |
|
研究助理 |
材料、冶金或化学 |
锂电材料方向 |
1 |
3 |
|
研究助理 |
材料、冶金或化学 |
锂电材料方向 |
1 |
|
|
研究助理 |
机械设计 |
机械或者机电一体化方向 |
|
1 |
|
硅碳负极材料应用研究 |
化学 |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 |
1 |
|
|
硅碳复合材料熔盐电解工艺研究 |
化学 |
物理化学、电化学 |
1 |
|
|
硅碳复合材料熔盐电解工艺研究 |
化学 |
材料、电化学 |
|
1 |
|
熔盐电解工艺 |
化学 |
电化学/电解 |
1 |
|
|
熔盐电解工艺 |
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
电化学/电解 |
|
1 |
|
硅碳负极工艺研究 |
材料类 |
沥青类材料应用及过程机理研究 |
|
1 |
|
研究助理 |
化学类 |
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开发、热固性聚合物研究与开发 |
1 |
3 |
|
研究助理 |
化学类 |
锂离子电池模拟仿真 |
1 |
1 |
|
研究助理 |
化学/材料学 |
新能源材料 |
1 |
|
|
设计仿真研究助理 |
化学类 |
电化学、传热等 |
|
4 |
|
设计仿真研究助理 |
电气信息类 |
自动化 |
|
1 |
|
设计仿真研究助理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2 |
|
设计仿真研究助理 |
能源动力类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
1 |
|
虚拟平台维护工程师 |
电气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2 |
|
电池系统测试工程师 |
电气工程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
1 |
|
电池系统测试工程师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1 |
|
电池系统测试实验员 |
化学类 |
应用化学 |
|
|
1 |
电池系统测试实验员 |
电气信息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
1 |
电池系统测试实验员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
1 |
系统机械可靠性工程师 |
机械类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1 |
|
系统机械安全测试工程师 |
机械类/化学类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化学、传热等 |
|
1 |
|
系统火烧安全性能测试工程师 |
机械类/化学类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化学、传热等 |
|
1 |
|
结构分析助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1 |
|
组成分析助理 |
化学类 |
有机化学 |
|
1 |
|
耐久分析研究助理 |
材料类 |
冶金工程 |
1 |
|
|
热分析研究助理 |
化学类 |
电化学、物理化学 |
1 |
|
|
动力电池系统开发工程师 |
机械工程 |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开发或机械性能(强度、刚度、模态频响、疲劳)CAE仿真 |
|
1 |
|
动力电池系统开发工程师 |
电气工程 |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开发或高、低压电气原理设计或EMC设计与优化或功能安全设计 |
|
1 |
|
动力电池系统开发工程师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热管理仿真模拟优化 |
|
1 |
|
BMS开发工程师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嵌入式开发/控制算法开发 |
|
1 |
|
BMS开发工程师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嵌入式开发/控制算法开发 |
|
1 |
|
测试工程师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底层 驱动开发/硬件原理设计PCB |
|
1 |
|
设备主管 |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电机与电器 |
1 |
|
|
工艺工程师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无机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
|
1 |
|
设备工程师 |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电机与电器 |
|
1 |
|
设备工程师 |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 |
电路与系统/电机与电器 |
|
1 |
|
软件工程师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1 |
|